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以斯拉記 第六章 (釋經) (信望愛網上資源)

六、聖殿完工 6:1-22
(一)大利烏王找到古列王准許建殿的典籍。 6:1-5
●「瑪代省」:位於現今伊朗西北部。
●「瑪代人」:跟波斯人有關的印歐民族。西元前五五○年古列興起以後,他們就受波斯轄管。這地名在新約時代仍為人所使用( 2:9 )。
●「亞馬他城」:現今伊朗北部的「哈馬丹」,原本是瑪代國的京城。
●古列王按著季節輪流在「巴比倫」、「書珊」、「亞馬他城」、「波斯波立」居住,古列王夏季住在亞馬他城,該城是高地可避暑。而「書珊」則因為是鄰近伊朗西面的低地,因冬暖所以王室通常會在這裡度過全年最寒冷的幾個月。
●「高六十肘,寬六十肘」:應該不是聖殿的原始尺寸,而是波斯人預計協助建立的聖殿尺寸。實際上所羅門聖殿的尺寸應該是六十乘二十乘三十肘。(王下 6:2|)這份文件中只有高寬而沒有長,似乎是在傳送間文件受損。
●按照所羅門當年所建的殿是「長六十肘,寬二十肘,高六十肘」(#王下 6:2),其中一肘將當於44.5公分。這裡古列王的殿高增兩倍,殿寬增加三倍,數位偏大,有可能是因為古列王想建的更大而提高自己的聲望,或者可能是抄錯或文件受損。不過由於根基是一樣的,所以理論上建起來應該跟以前的規模一樣大而已。
●比較 6:3-5 這份亞蘭文諭旨和 1:2-4 ,可以發現這一份諭旨比較嚴肅、公式化,而且沒有提到耶和華。 1:2-4 是向百姓宣布的諭旨,這裡則是官方存檔的備忘錄。這「備忘錄」由亞蘭文寫成。
●「大石頭...新木頭」:這種設計可能是為了減輕地震的影響力。王上 6:32  7:12  提到一模一樣的構造。
(二)大利烏王命令官方提供資源協助建聖殿與獻祭,並懲罰違令者。 6:6-12
●這邊提到大利烏王降旨「在原處建造神的這殿」( 6:7 ),反映古近東重建聖殿的習慣是「在原址上重建」;且王降旨「急速撥取貢銀」( 6:8 ),根據象島紙莎草文獻(Elephantine Papyri)與其他資料證明當時賽魯士王、甘拜西王、大流士王都確實曾撥款修建兩河流域吾珥和埃及的神廟。
●「從河西的款項中」:表示經費是由河西那邊所徵收的稅款中撥出來,而非中央庫房。
●「撥取貢銀」:波斯王的一貫政策,就是協助帝國中各地人民重建聖所。
●「懸」:「擊」、「殺」。
●「無論誰更改這命令」:在諭旨和條約最後,會附上一連串對於違背的人的咒詛。
●「作為他名居所」: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時,上帝以會幕作為祂的居所,進迦南以後,祂則選擇一座城作為祂名 的居所。不像迦南人,有許多敬拜地點。
●當大利烏王知道古列的諭令內容後也頒佈一再重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他有責任延續波斯對少數民族的統治制度;另一是波斯王的諭令一旦頒佈就不可以撤回。( 1:19  8:8 )他下令「天天」供應猶太人獻祭所需要的東西( 6:9 ),其實是希望他們能為自己和子孫禱告。( 6:10
●當時大利烏王是在背叛聲中登上王位,為了獲得穩定往往會用殘酷的手段來克服許多叛亂。所以 6:11 他特別提到如果不服從諭令會有刑罰,不過方法並沒有很明確,有學者認為是釘十字架,有的認為是吊死,有的認為是綁在梁木上鞭笞,有的認為是刺死。
6:12 的「那使耶路撒冷的殿作為他名居所的神」是申命記用語( 12:11  14:23  16:2  16:6  16:11 ),而且諭令內容涵蓋詳細的獻祭祭物,這證明大利烏王很可能聘用猶大文士協助草擬諭令。
(三)波斯官方遵王命提供資源建造聖殿,猶大人也盡力修造,聖殿於大利烏王第六年,亞達月初三日完成。依照摩西律法在聖殿中事奉神。6:13-18
●「亞達薛西」:應該是在聖殿完成後五十年才當王,此處應該是為了紀念他後來幫助以斯拉返國的功勞 7:21-24
●「大利烏王第六年,亞達月初三日」:西元前五一六年三月十二日。於哈該和撒迦利亞傳講信息後四年半完工,距離猶太人開始重建聖殿有二十一年之久。差不多是聖殿被毀後七十年。
●「這殿修成了」:這殿至今通稱「第二聖殿」。在這之前,以色列人歷經七十年沒有聖殿和獻祭體系的日子。而這個第二聖殿總共經歷了五百多年後,經歷了不斷的維修和重建。最後被希律重建的宏偉建築取代。最後於西元七十年被羅馬人摧毀。
●以色列各支派獻公羊山羊做贖罪祭的記載:民 7:1-89;利 4:23-35
●「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可能是指利未記,參考 代上 24:1-31
◎這裡所獻的牛羊數量比起所羅門王時代差距甚大(參考 王上 8:62-63),總數不到之前的兩百分之一。
(三)當年正月十四日以色列人守逾越節。 6:19-22
6:19 經文開始從亞蘭文轉為希伯來文。
●「正月十四日」:西元前五一六年四月二十一日。
●「利未人」:依照 2:40-42 的記載,這次被擄歸回的的利未人特別少,而他們要負擔所有人的逾越節羊羔處理工作,因此特別值得被記錄。利未人總共有341人,加上殿役等人392人要服事歸回的人總共42360人,工作量實在很大。
●「自潔...潔淨」:祭司和利未人必須按著禮儀潔淨自己之後,才能執行職務。
●「一切除掉所染外邦人污穢…的人」:這裡指的應該是是改信猶太教的人(可參考 12:48 )。
●「守除酵節七日」:根據 12:1-6 規定。這是被擄歸回之民首次過逾越節。
●為何此時要守逾越節?因為當初逾越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以色列民從埃及獲得拯救(參考 12:1-30 ,因為法老經過一連串災難仍不放過以色列民,所以神差遣使者殺掉每個家庭的長子,而以色列民在門框和門楣上塗羔羊的血就能讓使者逾越不入來避過災害),以色列每年都會舉行這個重要的慶典。如今他們從巴比倫獲得拯救且聖殿建成,是非常類似的。
●「亞述王」:這是對波斯王大利烏的奇特稱呼,波斯王也被稱為「巴比倫王」。
      
◎事實上除了以色列人以外,認同以色列人的外邦人也被接納一同守逾越節。這說明了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並非完全排外。
◎利未人的工作不如祭司那樣顯目,也不如所羅巴伯或以斯拉是顯赫的領袖,但聖經卻記錄他們的辛勞。我們願意為神做利未人這樣的職份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