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尼希米記 第一章 (釋經) (信望愛網上資源)

壹、來自耶路撒冷的壞消息與尼希米的初步反應 1:1-11
一、尼希米於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時,在書珊城的宮中聽到耶路撒冷的壞消息。 1:1-3
●「哈迦利亞」:字義是「耶和華是神祕的」、「耶和華所啟蒙的」或「等候耶和華」。
●「尼希米」:字義是「耶和華撫慰」。尼希米從出生就身處異邦,但對神的信仰堅貞以及對祖國的愛國之心,可以看出他的父母應該是虔誠的被擄猶太人。
●「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原文沒有「亞達薛西王」。不過這裡指的應該就是「亞達薛西王二十年」。這時間是西元前446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之間。
●「書珊」:波斯王按著季節輪流在「巴比倫」、「書珊」、「亞馬他城」、「波斯波立」居住。書珊位於波斯灣以北200公里,巴比倫東邊295公里,是波斯王過冬的王宮。是歷史上有名的城市,但以理在夢中看到的異象發生在這裡( 8:2 ),以斯帖時代,也是頗負盛名( 3:15 )。
●「弟兄」:意義相當廣泛的用字,可能指「兄弟」或「親屬」。這裡可能指的是尼希米的親兄弟(參考 7:2 )。尼希米弟兄這群客人的來意並沒有記載,也許是因為經商經過,也許是要處理家族事務,也可能是擔任外交任務。
●「哈拿尼」:「哈拿尼雅」的簡稱,字義是「耶和華是恩典」。
●「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應該是指 4:7-23 中,以色列人意圖重建耶路撒冷城牆卻被敵人拆毀的事件。應該不是指一百五十年前尼布甲尼撒侵略燒毀耶路撒泠這件事( 王下 25:8-10 ),因為若不是故鄉傳來的「新消息」,尼希米不可能會麼哀痛。

二、尼希米為這個消息禁食禱告。  1:4-11
●「坐下哭泣」、「悲哀幾日」、「禁食祈禱」是一個漸進式的哀悼行動。
●「坐下」:舊約時猶大人舉哀和禁食的姿勢( 2:8  2:13  137:1  26:16  3:6 )。●「哭泣」:心中悲哀傷痛的表現,通常帶有眼淚( 27:15  45:15 , 50:1 )
●「悲哀」:通常指為死人舉哀的禮儀( 37:34  撒下 13:31-37 )或審判臨到對罪痛悔的反應( 33:4  14:39  1:9  9:5 )
●「悲哀幾日」:希伯來動詞是特別加重語氣的語氣詞,強調哀傷已到了極點。
●「禁食」:被擄期間,禁食成為平常的習慣,用來紀念國難。
●接下來 1:5-11 為「尼希米的禱告」,其中包括
 (1) 確認神是誰 (2) 認罪懺悔 (3) 代求。他的禱告不是事不關己,而是認為他和他的同袍休戚相關。
●本段禱文用了很多申命記的辭彙:
1:5     7:9,21  10:17
1:7     6:1
1:8     4:27  28:64
1:9     12:5  30:1-4
1:10    9:29
但以理的禱告 9:4-19 也有同樣的特徵,顯示申命記的辭彙被當時的人熟悉。
●「大而可畏」:「偉大而可怕」的意思。
●「守約施慈愛」:這是十誡第二誡中後半段的應許部份 20:6
●「我與我父家」:表達尼希米與以色列人認同。
●「甚是邪惡」:「極度邪惡」、「壞到極點」的意思。
●「典章」:是制度法令等的總稱。
●「救贖」:此處的救贖很可能是指從巴比倫的俘虜中獲釋,平行於以色列早前從埃及人的奴役中獲釋。
1:10 尼希米借用摩西在西乃山上為以色列民代求的話來跟上帝求。( 32:11-13  33:13  9:25-29 )
●「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贖的」:直譯為「用極大的力和堅固的手所買贖的」,指上帝從前從埃及為奴之家把他們救贖出來( 9:26  代上 17:21 ),也是當時把他們從被擄之地救贖歸回至猶大地。
●「你的僕人」:尼希米喜歡用這個詞來稱呼自己或以色列百姓( 1:6,10-11  2:20 )。
●「在王面前」:原文是「在這人面前」。看下文可知是指波斯王亞達薛西一世。
●「王」:原文是「這人」。雖然有人因此質疑這不是尼希米的禱文,但相對於天上的神,亞達薛西王不過是普通的人,再說,這是尼希米個人的禱告,而不是向別人提到王,用「人」代稱並不足為奇。
●「現今亨通」:直譯是「今日成功」。
●「酒政」:職責是為國王挑選美酒、試酒、倒酒,防範有人在酒中下毒,並且陪國王喝酒作樂。通常是國王的親信,也是國王消遣的伙伴。由於亞達薛西王一世繼位時曾經發生暗殺流血事件,因此酒政這個職位就特別重要了。

◎尼希米身為波斯王的寵臣,卻主動關心耶路撒冷的狀況,也願意冒險處理耶路撒冷的問題。我們身為收入穩定的一群,每天關心的或者是股票、投資,有想過神的國度的需要嗎?曾經為神的國度冒過險嗎?
◎尼希米時代的波斯王,正是決定讓耶路撒冷城牆停止建立的亞達薛西王,尼希米去王面前為耶路撒冷求情,可是冒著相當大的危險。
◎尼希米祈禱的方式,是把目前的需要置於神在漫長歷史中怎樣對待祂子民的全景之中。他和以色列民從歷史中都很清楚明白神的屬性,因此他的祈禱建立在神和子民所立的約上。他所說的不只是城牆被毀或從巴比倫回歸任何單一事件上,而是從過去看到神要怎麼在現在和未來來對他的百姓。所以他懇求神的憐憫,雖然以色列民一再犯罪,但祂總是願意和祂的子民恢復關係,只要百姓悔改。
◎尼希米聽到消息後,他大可以覺得他只是一個小小百姓管不了這麼多事情。但是我們卻看到身為王信任酒政的他不但立刻禱告來到神面前,而且憑著自己的職分向波斯王秉告以色列民的苦情。我們是否也能像尼希米一樣,並不輕看神給我們的位份,而能在神給我們的崗位上,為神做光做鹽呢?
◎尼希米為問題而痛心,但他沒有抱怨、愁煩、自憐或悲嘆,這是我們通常遇到問題的反應。然而他卻是積極的行動與解決問題?。首先他先來到神面前禱告,裡面有讚美有感謝有悔改有立志,並有明確的祈求。我們是否也從尼希米的禱告中有所借鏡,並有信心知道神必用大能的手幫助我們?
◎尼希米回憶錄常常顯示他深深感受到神的帶領( 2:8,12,18,20  4:14,15,20  5:13,15  6:16  7:5 )。
◎從這裡我們看到,禱告跟行動一樣重要。尼希米的禱告首先訴諸上帝的屬性( 1:5 ),值得注意的是,神守約、施慈愛以後,人應有的回應是要「愛祂、守祂誡命」。

◎這段禱告也讓我們想到「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